黄金

  • 金价一周暴跌 10%!怎样买才能稳赚不赔?

    金价真的疯了!刚经历九周连涨,这周突然跳水: 国际现货黄金从4381美元的历史高点一路狂泻,七天累计跌幅直接超过10%,波动幅度接近500美金! 更要命的是,此前大家都以为能守住的4000美元关口,彻底失守了,价格直接下探到了3886美元附近。 这股跌势也传导到了国内,周大福、周生生这些大牌子,足金饰品价格都跟着大幅下调,现在已跌破1200元/克。 要知道,过去两年黄金价格涨了接近三倍,突然这么跳水,小红书上已经哀嚎一片。 我随便一看,好多姐妹都是听了“要涨到5000”的说法, 现在挂在高位,割肉离场也不是,死扛着也不是。 大家最关心的,金价长期还看涨吗?金价波动下,普通人怎么买才能稳赚不赔?一起聊聊。 一、黄金避险,到底避的是什么“险”? 黄金一直被称为“避险资产”,但它到底避的是什么险? 很多人觉得是地缘政治风险。 但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到过去五十年,你会发现, 这种局部战争带来的风险,从来都不是决定黄金牛熊市的关键因素。 真正的答案,其实是世界格局的稳定程度和全球主要货币的发行量。 从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开始,黄金价格整体进入震荡上行周期。 但在1980到2000年这二十年,世界格局相对稳定,全球化推进,黄金反而走了一轮大熊市。 而从2001年至今的这轮黄金牛市,每一次价格的跳涨,都伴随着世界格局的动荡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超发。 比如2018年特朗普掀起全球关税摩擦,打破了过去几十年的一体化格局,黄金开启新一轮上涨。 随后的2020年到2022年,美联储因为疫情实施了三轮量化宽松,货币超发了4.8万亿, 加上俄乌冲突等地缘事件,金价三年内涨了近三倍。 所以,黄金的避险属性,避的不是局部战争带来的风险,而是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险。 通货膨胀是长期趋势,而黄金因为稀缺,成为对抗货币贬值的一种工具。 目前,主流观点认为,最近金价大跌,更多是短期过快上涨后的正常回调。 在全球央行仍在增持黄金的背景下,我们仍然可以把它看作长期抗通胀的工具, 但它不产生利息,价格波动大,本质上更偏向投机,而不是稳健投资。 二、金价高位,钱要怎么放才安全? 如果你现在犹豫要不要追高黄金,不妨想清楚一件事: 黄金本身不产生任何收益,它的价值完全取决于未来有没有人愿意出更高价来接盘。 如果想平衡风险,实现家庭资产的合理分配和稳健增长, 那就要给你的钱进行分工。 你的资产分成四笔钱,放在四个不同的账户里,才能各司其职,利于不败之地。 这就是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的“四象限”或者叫“四笔钱”原则: 1.要花的钱(占比10%): 短期消费和3-6个月的生活费,要保证流动性。 2.保命的钱(占比20%): 意外险、重疾险。专款专用,用小钱解决家庭突发的大开支。 3.生钱的钱(占比30%): 股票、基金、房产等。重在收益,看得见收益就得看得见风险。 黄金,就该放在这里。 4.保本升值的钱(占比40%): 养老金、子女教育金等。本金安全,收益稳定,持续成长。 这是家庭财富的压舱石,是绝对输不起的钱。 我们可以明确——黄金属于生钱的钱(30%),它波动大,适合用闲钱去博取超额收益,但绝对不是用来养老的! 那么,谁来承担那40%“保本升值的钱”的重任呢? 或许应该关注那些能“主动增值”、具备复利效应的工具,比如储蓄分红险。 这类保险的逻辑是,保险公司把你的保费去做资产配置,赚到的收益再通过复利分配给你。 它不是一次性回报,而是利滚利。 要要注意的是,目前主流的储蓄险分为两类: 内地储蓄险和香港储蓄险。 两者的收益差距,从中短期到长期都非常明显。 以30岁男性,10万x交5年为例: 拿港险友邦「环宇盈活」和内地的中意「一生中意(福享版)」两款分红产品对比。 可以看到,保单前8年,大陆储蓄险「一生中意(福享版)」的增值速度更快,短期收益更占优势。 但是在第9年开始,香港储蓄险友邦「环宇盈活」实现反超,总收益持续领先, 30年IRR就能达到6.5%的水平,在中长期的收益表现上极具优势。 而且在保单第30年,香港储蓄险能比内地储蓄险多出180万的收益,这个数字非常夸张! 想根据自身预算测算收益差距,点这里预约>>>1V1方案规划。 看的出,6.5%的港险收益确实遥遥领先于大陆保险,甚至大于绝大多数内地的理财产品。 至于分红实现率,友邦的说服力体现在两个方面。 一个是有足够多的样本数量,二是分红实现率数据非常优秀,说到做到,不瞎画饼。 参考友邦历史产品的数据,五六十款分红产品,相当多的都是有10年以上的分红率数据,可以看到基本都在97%-106% 区间: 现在全球都处在利率下行周期,银行存款、国债的利息越来越低。 而储蓄险一旦签约,就按合同约定的利率执行,不受未来市场利率下跌的影响。 这种确定性,是黄金给不了的。 另外,香港保险还有两个现实优势: 一是资产的灵活使用与传…

    2天前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