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经保险动态
-
金价一周暴跌 10%!怎样买才能稳赚不赔?
金价真的疯了!刚经历九周连涨,这周突然跳水: 国际现货黄金从4381美元的历史高点一路狂泻,七天累计跌幅直接超过10%,波动幅度接近500美金! 更要命的是,此前大家都以为能守住的4000美元关口,彻底失守了,价格直接下探到了3886美元附近。 这股跌势也传导到了国内,周大福、周生生这些大牌子,足金饰品价格都跟着大幅下调,现在已跌破1200元/克。 要知道,过去两年黄金价格涨了接近三倍,突然这么跳水,小红书上已经哀嚎一片。 我随便一看,好多姐妹都是听了“要涨到5000”的说法, 现在挂在高位,割肉离场也不是,死扛着也不是。 大家最关心的,金价长期还看涨吗?金价波动下,普通人怎么买才能稳赚不赔?一起聊聊。 一、黄金避险,到底避的是什么“险”? 黄金一直被称为“避险资产”,但它到底避的是什么险? 很多人觉得是地缘政治风险。 但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到过去五十年,你会发现, 这种局部战争带来的风险,从来都不是决定黄金牛熊市的关键因素。 真正的答案,其实是世界格局的稳定程度和全球主要货币的发行量。 从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开始,黄金价格整体进入震荡上行周期。 但在1980到2000年这二十年,世界格局相对稳定,全球化推进,黄金反而走了一轮大熊市。 而从2001年至今的这轮黄金牛市,每一次价格的跳涨,都伴随着世界格局的动荡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超发。 比如2018年特朗普掀起全球关税摩擦,打破了过去几十年的一体化格局,黄金开启新一轮上涨。 随后的2020年到2022年,美联储因为疫情实施了三轮量化宽松,货币超发了4.8万亿, 加上俄乌冲突等地缘事件,金价三年内涨了近三倍。 所以,黄金的避险属性,避的不是局部战争带来的风险,而是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险。 通货膨胀是长期趋势,而黄金因为稀缺,成为对抗货币贬值的一种工具。 目前,主流观点认为,最近金价大跌,更多是短期过快上涨后的正常回调。 在全球央行仍在增持黄金的背景下,我们仍然可以把它看作长期抗通胀的工具, 但它不产生利息,价格波动大,本质上更偏向投机,而不是稳健投资。 二、金价高位,钱要怎么放才安全? 如果你现在犹豫要不要追高黄金,不妨想清楚一件事: 黄金本身不产生任何收益,它的价值完全取决于未来有没有人愿意出更高价来接盘。 如果想平衡风险,实现家庭资产的合理分配和稳健增长, 那就要给你的钱进行分工。 你的资产分成四笔钱,放在四个不同的账户里,才能各司其职,利于不败之地。 这就是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的“四象限”或者叫“四笔钱”原则: 1.要花的钱(占比10%): 短期消费和3-6个月的生活费,要保证流动性。 2.保命的钱(占比20%): 意外险、重疾险。专款专用,用小钱解决家庭突发的大开支。 3.生钱的钱(占比30%): 股票、基金、房产等。重在收益,看得见收益就得看得见风险。 黄金,就该放在这里。 4.保本升值的钱(占比40%): 养老金、子女教育金等。本金安全,收益稳定,持续成长。 这是家庭财富的压舱石,是绝对输不起的钱。 我们可以明确——黄金属于生钱的钱(30%),它波动大,适合用闲钱去博取超额收益,但绝对不是用来养老的! 那么,谁来承担那40%“保本升值的钱”的重任呢? 或许应该关注那些能“主动增值”、具备复利效应的工具,比如储蓄分红险。 这类保险的逻辑是,保险公司把你的保费去做资产配置,赚到的收益再通过复利分配给你。 它不是一次性回报,而是利滚利。 要要注意的是,目前主流的储蓄险分为两类: 内地储蓄险和香港储蓄险。 两者的收益差距,从中短期到长期都非常明显。 以30岁男性,10万x交5年为例: 拿港险友邦「环宇盈活」和内地的中意「一生中意(福享版)」两款分红产品对比。 可以看到,保单前8年,大陆储蓄险「一生中意(福享版)」的增值速度更快,短期收益更占优势。 但是在第9年开始,香港储蓄险友邦「环宇盈活」实现反超,总收益持续领先, 30年IRR就能达到6.5%的水平,在中长期的收益表现上极具优势。 而且在保单第30年,香港储蓄险能比内地储蓄险多出180万的收益,这个数字非常夸张! 想根据自身预算测算收益差距,点这里预约>>>1V1方案规划。 看的出,6.5%的港险收益确实遥遥领先于大陆保险,甚至大于绝大多数内地的理财产品。 至于分红实现率,友邦的说服力体现在两个方面。 一个是有足够多的样本数量,二是分红实现率数据非常优秀,说到做到,不瞎画饼。 参考友邦历史产品的数据,五六十款分红产品,相当多的都是有10年以上的分红率数据,可以看到基本都在97%-106% 区间: 现在全球都处在利率下行周期,银行存款、国债的利息越来越低。 而储蓄险一旦签约,就按合同约定的利率执行,不受未来市场利率下跌的影响。 这种确定性,是黄金给不了的。 另外,香港保险还有两个现实优势: 一是资产的灵活使用与传…
-
税务CRS是什么意思?达到多少金额会被监管?
聊到海外资产,很多人最头疼的就是 “交税” 这事。 钱放哪儿才合规?哪些收入得申报?万一没弄对,罚款、影响征信不说,严重的还可能惹上麻烦… 别慌,今天就用大白话给你捋捋海外资产纳税的那些事儿,从 CRS 怎么查资产,到哪些情况要交税、资产怎么打理可以少交税,一次性说明白! 01 先搞懂这些事,再聊CRS海外资产 1.税务机关如何获得内地人境外资产信息? 国家税务机关通过CRS获得纳税人的申报数据。 2.什么是 CRS ? CRS,全名 “共同申报准则”,是经合组织在 2014 年弄出来的一套标准。 简单说,就是让全球的税务局能自动交换彼此的财务账户信息,目的是加强国际税收合作,让税收更透明,打击那些藏在国外账户里逃税的行为。 从 2017 年 1 月 1 日开始,咱们中国大陆和香港、澳门都加入了 CRS,属于第二批。 到 2018 年 9 月,中国第一次交换了 CRS 金融信息,这说明咱们正式踏入了 CRS 系统。 3.海外的定义是? 除了中国大陆之外的地区,所以也包括港澳台。 4.哪些机构得上报 CRS 信息? 像银行、证券公司、保险公司这些金融机构,都得按 CRS 的规矩来。 要是发现账户持有人是其他国家 / 地区的居民(非本国居民),就得定期(一般一年一次)把账户的关键信息报给对方国家的税务机关。 这些信息包括啥呢?比如账户持有人的姓名、地址、哪国的税收居民、纳税人识别号; 账户是存款、证券还是基金这类类型,还有账号、余额或价值;以及当年的利息、股息、卖资产赚的钱这些收入。 5.哪些国家 / 地区加入了 CRS? 到 2025 年初,全球已经有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 CRS。 不过也有一些没加入的,比如美国、亚美尼亚、格鲁吉亚、柬埔寨、菲律宾、乌克兰、多米尼加共和国、哈萨克斯坦、巴拉圭、塞尔维亚、巴拿马、蒙古、朝鲜、伊朗、卡塔尔、科威特这些地方。 02 我的海外资产,到底要不要交税? 6.国内税务局能查到我在海外的哪些财产呢? 具体有这些: 海外机构账户信息:像银行、信托、券商、律所、会计师事务所,还有那些卖各种金融投资产品的机构、特定的保险公司等,几乎所有海外金融机构里的账户都算。 金融资产信息:包括存款账户、托管账户、投资基金、信托、证券期货账户、股权债权权益,还有带现金价值的保险合同、年金合约之类的。 账户持有人信息:像姓名、纳税人识别号、地址、账号、账户余额、利息、股息、卖金融资产赚的钱,还有出生日期、年龄、性别、居住地这些个人信息都在内。 不过要注意哦,CRS 主要盯的是金融账户信息,像房产、字画、艺术品、珠宝、古董这些非金融资产,一般不在交换范围内。 但这些海外资产赚的钱,在国内缴税的话,得自己主动去申报才行。 7.具体哪些海外资产或收入需要交税呢? 海外资产交税,交的是个人所得税,主要分三类: ①综合所得:就是在国外打工、干活赚的钱,比如在境外公司上班的工资、在国外做项目的报酬;还有把版权、专利啥的授权给国外用,收到的版税、专利费;以及在境外发表文章、作品拿的稿酬(得是国外企业或组织给的钱)。这些要和国内的综合所得加一起算税。 上班挣的钱、靠版权专利赚的钱,都算这个。 ②经营所得:要是在国外开公司、做买卖,比如搞个小店、做贸易,从这些生产经营活动里赚的钱,得和国内的经营所得合起来算税。 在国外做生意赚的钱,跑不了。 ③其他分类所得:这个大家可能最关心 国外的存款利息、买股票的分红、公司给的股息; 把国外的房子、股票卖掉赚的差价(财产转让所得); 出租国外的房子收到的租金; 在国外中了奖、捡了漏的偶然所得。 这些不用和国内的钱混着算,单独算税就行。 存钱的利息、炒股赚的钱、收的房租,这些都得交税哦。 8.怎么判断自己的海外资产是否要交税? 判断海外资产是否要交税,与国籍身份无关,关键在于你是否构成中国个人所得税法中的居民个人。 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》,在中国境内有住所,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 183 天的个人,为居民个人。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,依照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。如果你符合居民个人的条件,那么你的海外资产产生所得需要在中国交税。 9.要是没申报海外收入,会有啥后果? 行政处罚跑不了 得把欠的税款补上,还得交滞纳金 —— 每天按没交的税的万分之五算,拖得越久越多。 另外,可能会被罚款,金额是少交或没交的税款的 50% 到 5 倍之间,具体看情况。 严重的还可能蹲监狱 要是被认定为 “逃税罪”,就有刑事风险了: 少交的税数额较大,而且占该交的税的 10% 以上,可能会被判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,还得罚钱; 要是数额巨大,占应纳税额 30% 以上,刑期会到 3 到 7 年,同样得罚钱。 信用也会受影响 没申报、没交税的记录可能会被放进个人征信里…
-
美联储再次降息25个基点,目前有哪些投资机会?
今年以来,美股各大指数一路狂飙,大盘三大指数继续上涨,英伟达的市值都冲破万亿了。 机会就在眼前,可咱们想参与进去,难上加难。 以前还能通过富途、老虎这些平台玩玩,但现在大家都看到了,头部券商相继宣布暂停咱们内地朋友新开户了。 从2025年9月开始,你要是拿不出海外工作或者生活证明,想开港美股账户,那路子基本就堵死了! 咱们却连入场券都拿不到,能不着急吗? 还在为资产出海发愁,昨晚美联储突然扔出超级大消息:降息25个基点+停止缩表! 这事,直接关系到我们未来几年投资的方向和机会点。 01 北京时间(10月30日)凌晨2点,美联储宣布了两个重磅决定: 1. 降息25个基点:把联邦基金利率降到3.75%~4.00%。 2. 停止缩减资产负债表(停止缩表):从12月1日开始,不减少他们手里的资产了! 虽然降息这事儿,市场多少有预期,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后的讲话,还是给市场泼了点冷水。 看美股就知道了,消息一出,三大指数立马全线跳水,盘中一度集体变绿。 不过,纳指很快就拉回来了,道指和标普500指数尾盘也收窄了跌幅,美元指数倒是直接拉升了一波。 这说明大家对美联储后续的政策走向,心里还是有点摸不准。 但话说回来,降息咱们可以多观察,这个“停止缩减资产”,才是真正的大事! 什么叫停止缩减资产? 以前美联储为了控制通胀,一直在卖出他们持有的国债,把市场上的美元收回去。 这个动作就叫“缩表”,也就是收紧美元流动性。 现在美联储说不收了,意味着美元的流动性不会再被收紧。这是在给市场释放活水。 停止收紧流动性,有助于稳定全球的美元利率。 美元的强势会减弱,国际上的资金就会开始在全球找寻回报更高的投资机会! 简单讲:全球美元开始进入一个宽松周期! 这个趋势确定下来,对我们是天大的好事。 人民币汇率的压力会减轻,国内的降息降准空间也会打开。 股市、黄金、各种资产,长期来看都会受益。 说句实在话:情况变了,现在是咱们普通人配置美元资产,坐等资产增值的窗口期! 02 但因为直接投资美股的通道被堵死了, 咱们就得找那些合规、方便,又能在美元宽松周期里赚到钱的稳健通道。 给大家总结了3个最直接的办法,也是机会点。 1.美元存款:支付宝开港卡,锁定3.8%高息 以前想配置美元,开香港银行账户很麻烦,费时费力,预约排队。现在方便多了! 支付宝旗下的蚂蚁银行(Ant Bank)已经支持咱们内地朋友线上开户了! 只要你人到了香港,用手机操作,就能在几分钟内完成开户,而且零门槛、零管理费,不用大排长龙。 最吸引人的是,它提供的美元定期存款利率非常高,目前最高能达到3.8%左右! 同样是存款,把钱放在这里,就能赚取比内地高不少的美元利息。 👉内地朋友线上开户指引,我也整理好了。 【开户要求】 年满18岁,持有内地身份证,申请开户时人要身处中国香港境内。 【操作步骤(身处香港时)】 ①找入口: 打开你的支付宝App,在搜索栏直接搜索 “蚂蚁银行” 小程序,或者在首页找入口(也可以在搜索栏搜“湾事通”小程序,里面也有入口)。 ②开户: 进入开户流程后,根据提示,选择证件类型,验证手机号,拍摄身份证,并进行人脸识别验证。 ③激活: 开户成功后,你需要下载并转发出入境记录给银行。 在支付宝/微信搜索 “移民局” 小程序,进入 “出入境记录查询”。 1. 按照步骤操作,找到开户当日的出入境记录,点击发送邮箱,填写银行邮箱地址:cdd@service.antbank.hk(密码录入 314159)。 2. 如果你先发到自己邮箱,记得将邮件完整转发给银行邮箱,并在正文附上你的 姓名 + 注册手机号后四位。 ④搞定: 等待1-3个工作日激活成功,你就可以开始存钱赚利息了! 2.香港储蓄险:穿越周期,锁定6.5%高收益 美联储降息+停止缩表,有香港储蓄分红险的人基本就赢麻了! 停止缩表,上面解释过了。 至于美联储降息,降的是银行间的“拆借利率”,这个利率一松,钱就多起来,流向市场。 所以,对港险来说反而有多重利好。 香港保险公司收了保费会去全球投资,主要就是美元资产,比如美债、美股。 降息通常会导致已有的美债价格上升,保险公司的投资盈利空间就打开了。 降息也会推动美股继续上涨,保险公司配置的权益资产预期收益也会提升,分红自然就更有保障。 最关键的是,美联储降息给美元带来下行压力, 这意味着短期内咱们用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成本就降低了,相当于获得了汇率层面的折扣! 如果你想投保一份100万的美元保单,汇率从1:7涨到1:6.8,保费直接就能省下20万人民币。 况且,香港储蓄险的长期预期收益能达到6.5%,内地分红险的预定利率在3%左右, 资产配置能力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。 港险的优势在于,它能很好地平衡“高收益、高流动性和低风险”这个投资不可能三角。 但要注意:抢购的窗口期马上就要关闭了! 香…